1360787899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犯罪类型
文章列表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思考

2018年4月15日  南宁故意伤害罪律师   http://www.jabgyshls.cn/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的种种犯罪, 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据CNNIC2009年6月30日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宽带用户达到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其中,青少年网民已达到1.75亿,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可见青少年是网络受众群体中最多的一个群体,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造成不良影响,犯罪事件时常发生。故而以犯罪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隐蔽性较强

  网络世界是虚拟的,其主体可以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网络中,通过键盘和鼠标与外界联系。青少年通过网络窃取银行密码、游戏账号、破坏政府网络。网络中没有作案现场、他们的身份很难被识破、作案后破坏计算机文件目录,无形的犯罪形式给公安机关的调查和取证带来了困难。暴力游戏在网络中不断蔓延,青少年在网络中用模仿的心理进行着诸多犯罪模拟活动,长期的心理暗示造成了很多青少年借助网络从事各种犯罪活动。而网络的隐蔽性给犯罪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侥幸感,也增加了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二)犯罪动机复杂化

  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主要包括情感、金钱等。而青少年的心理还未成熟,同时也没有那么多的社会经历,他们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其他成年人相比还差很多。网络上充释着大量血腥与色情的内容,好奇心和模仿性使他们一旦陷入便不能自拔。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得不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将希望寄托在网络游戏上,忘记了自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员。他们将网络中的行为方式运用到现实中,在一些青少年的口中常常能够听到“PK、爆头”等充满暴力的俗语。为了得到同伴认可,他们制作木马程序大肆网上传播,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

  (三)犯罪后果极具破坏性

  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网络犯罪的发生其危害性则是破坏性的。网络犯罪的发生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群成为受害者。青少年是网络技术的先驱者,他们对新事物的吸收接纳很快,他们不经意间制作的电脑编程或电脑软件都可能成为网络的致命工具。象2007年的“熊猫烧香”事件一样,中毒企业和政府机构超过千家,其中不乏金融、税务、能源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

  (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想要更高层次的需要。大多数青少年生活较安逸,不愁吃穿。青少年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不成熟驱使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希望与成年人站在同一高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但当现实生活中缺乏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就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网络上。逐渐对网络有了依赖感,总想将现实中的需要转化到网络中。有的青少年苦心钻研网络技术,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用网络犯罪手段来挑战权威,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同伴的认可,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存在侥幸心理

  由于网络操作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犯罪形式无形化。总认为在犯罪活动完成后删除犯罪程序就不会留下痕迹。即使犯罪行为正在进行,办案民警也难于获得立案证据。犯罪的青少年对自己的作案能力极为自我肯定和炫耀。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侥幸心理, 促成了网络犯罪心理的形成。

  (三)孤僻感得到充分释放

  现在的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比较孤独,心理上最渴望能与别人交流。在学校中,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又得不到同学、老师的帮助,在自暴自弃的状态进行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孤僻感随之产生,就将希望寄托于网络世界。在网络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为了在短时间内引起别人的关注,他们便在自己擅长的网络世界中浅心研究,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已想做的事。这些孤僻的青少年在网络上找到自己存在的需要时,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不能分辨是非黑白,极易走向歧途。

  (四)厌“世”心理

  青少年时期正是在校学习期,对学校的打压政策和家长的棍棒教育不堪忍受,极易产生对立情绪。他们想摆脱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束缚、规章制度。在网络中由于监管性较差,青少年网络犯罪很可能产生。利用网络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越是不允许一般网民进行的活动,他们就越想做,即使关系国计民生的网络系统也不例外,在危害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使自己受到现实的惩罚。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原因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法制建设滞后的并存使得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有了存活的可能。网吧是新兴的休闲娱乐场所,网吧的消费群体绝大部份是青少年,因此网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网吧顾客成份复杂,社会闲杂人员较多,斗殴、偷盗等治安案件屡有发生;各家网吧均有不同程度地向未成年人提供上网服务的违规行为,长期接触大量的暴力和色情信息必然在青少年心理产生暗示,让他们觉得社会现实就是充满暴力,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网吧经营者对上网行为管理不力,对个别人员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默许态度,为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保护伞。

  (二)学校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任务是学习科学知识,良好的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单纯重视青少年的智力教育,轻视了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不注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学校往往是通过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区分“好、差”生的,学习成绩好可以获得某种优待,而差学生则会受到歧视,缺乏自信心,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一些青少年在丧失心理寄托的情况下迷恋上了网络,在现实中失落的自信心可以在网络中重新找到。由于不能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最后可能造成其中的某些青少年走向犯罪道路。

  (三)家庭原因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为社会培育良才的基础条件。但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离异,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之一。当犯罪青少年在现实中体会不到的家庭温暖时,就将希望寄托与网络。网络中的虚拟家庭在表面上看似乎可以满足青少年需要关爱的心理需求,但长时间沉溺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可能会忘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认为网络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往往造成青少年忽视现实中的友情和亲情。当家长在发现孩子问题时,不能够采取正确的教导方式而采用打、骂等方式强行约束青少年远离网络,这些方式往往会提升青少年的抵触情绪。一旦恶化必然会造成青少年采用极端犯罪的方法解决与父母之间的冲突,血淋淋的案例就是真实的写照。

  (四)自身原因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和世界观不断形成的关键期,好奇心强烈、喜欢模仿、缺乏理智、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受到来自外界不良思想和社会现象的影响下,容易在信念上产生动摇,焦虑和不安情绪左右自己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形成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

  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必须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网络给青少年成长造成阻碍和影响,减少青少年由于对网络的不当使用而导致的犯罪。网络犯罪青少年的行为常带着情绪性和盲目性的特点,他们的犯罪心理不但可以预防,也较容易在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下实现良性转化,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

  (一)社会预防措施

  当前,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非法网络游戏、网络不良信息仍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突出诱因。依靠家庭和学校教育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减少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

  1.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网吧违法经营以及黑网吧的存在,为青少年进行不良网络活动提供了主要场所。只有严格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才能有效解决该问题。这就要求网吧经营者必须严格按照互联网管理条例的规定合法营业,文化、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网吧的检查监督力度,严厉查处网吧违法经营行为,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

  2.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上充斥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是最大的。对此,2007 年4 月国家十四部委下发通知要求开发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旨在运用科技手段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200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全面出资购买“绿坝·花季护航”软件,免费向全社会提供下载使用。并发起组织“绿网工程”,用技术手段为全国青少年筑起一道网络“绿色屏障”。尽管如此,网络环境的净化任务任非常艰巨, 不是一两次专项行动就能彻底解决的。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网络技术,研究抵御暴力、色情信息的高科技。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3. 建立公益性上网场所。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以学校、青少年文化宫、青年活动中心等为载体的公益性上网场所,为满足青少年对网络文化的需求提供了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青少年通过上网场所提供的设备,使他们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娱乐,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网络环境中成长。这就可以把青少年从黑网吧中拉回来,同时便于家长的监管,明确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二)学校预防措施

  大部分未成年人一天的生活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因而学校在教育未成年人合理使用计算机相关知识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校应该把网络安全教育作为法制教育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网络犯罪的相关案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强化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不向网友透露自己的电话、家庭住址;不单独和网友见面等。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师应对网瘾学生予以合理引导。在同等条件下,那些孤独感强烈、家庭关系紧张、学习成绩差、认为自己不成功而感到压抑的学生容易成为网瘾少年。教师应当正确引导这些学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找到成就感与自信心,用追求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来取代在网络中寻求虚幻的成功,以此来减轻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早日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鼓励未成年人多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朋友,避免网络世界给身心带来危害。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来充实青少年的业余生活,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平台,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上回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成为热爱生活的有为青年。

  (三)家庭预防措施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港湾,青少年由于社会阅历浅,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容易误人歧途。因此,规范青少年上网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对子女上网行为的引导力度。多关心孩子在网上的活动,最好陪孩子一起上网。针对孩子的兴趣有计划地指导上网,使孩子了解到无节制的上网可能造成的危害,使他们分清网络的正负面效应,从而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

  2.加强网络监管。家长可以在家用电脑中安装网络过滤软件,利用过滤软件的过滤功能防止孩子在自己忙碌时私自浏览不良信息,让孩子在纯净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3.家长应提高计算机应用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因而家长在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指导孩子科学上网、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我们要警惕网络的负面效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影响,如何积极引导和鼓励青少年正确应用网络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下,网络和谐已成为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网络文明,为青少年创造一片网络净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来源: 南宁故意伤害罪律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也会感兴趣
  • 1.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
  • 2.违法发放贷款罪怎么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般怎样就可以立案
  • 3.三人偷油7000元判多久 如何认定盗窃罪
  • 4.合同诈骗案可以和解吗 受到网络诈骗怎么报案
  • 5.怎么样才算构成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怎么处罚?